改写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土豆,是如何跨越发

来源:世界历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5 时至今日,土豆的第一个亚种和其他6种栽培土豆仅仅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得以大规模种植,其分布范围之所以相对狭小,最初是由于它们仅在安第斯山脉长势喜人,随后则又加上了出

1

5

时至今日,土豆的第一个亚种和其他6种栽培土豆仅仅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得以大规模种植,其分布范围之所以相对狭小,最初是由于它们仅在安第斯山脉长势喜人,随后则又加上了出口政策的严格限制,只有出于受到严格控制的收集和实验目的,上述土豆品种才得以离开国门。土豆的第二个亚种同样在安第斯山脉有所分布,由于其在海拔较低的地区也能茁壮成长,安第斯山区的人们称其为“改良”土豆;这第二种土豆,就是目前众所周知、举世闻名的土豆,这一亚种在不同地区以许多不同品种形式在生长,但追根溯源,这些品种最初都来自于这一单一品种。

必须指出,这一成果并不意味着土豆驯化的彻底完成,有毒物质仍然存在于全部土豆品种的叶子和部分品种的块茎之中,野生土豆丰富的多样特性也同样得到了保留;与此同时,在最初7个品种的基础之上,人类又培育了数量繁多的土豆品种,其颜色形状各不相同。而在所有品种之中,一种块茎膨大、潜力突出的品种得到了特别的关注,我们将其称为“茄属块茎”(Solanum tuberosum),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土豆的学名。

目前,全球已有149个国家种植土豆,从北纬65度到南纬50度、从海平面到海拔4000多米,处处可以发现土豆的身影,随着种植面积的大幅扩张,土豆已经成为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上述成就的取得,充分反映了土豆对自然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无论是热带和亚热带高原地区短暂的夏季白昼,还是温带低地地区较长的夏季白昼,以及热带和亚热带低地地区较短的冬季白昼,土豆都能甘之如饴。

《土豆的全球之旅: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内页插图

2

《土豆的全球之旅: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内页插图

土豆的价值何在?

土豆同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钙、铁、磷、钾等微量元素。另外,土豆中钠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而钾元素和碱性盐的含量则较高,这不仅使得土豆完全符合时下流行的无盐饮食的标准,而且有助于控制摄入食物的酸度。

摘编/安也

现代土豆起源于一个被称为“茄科块茎植物群”的种群

大约8000年前,安第斯山区的前印加人将土豆驯化。16世纪末,土豆和其他西班牙征服南美的战利品一起被带到欧洲,历经欧洲各国王位继承战争、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等,土豆种植范围扩大,最终19世纪完全确立了其在欧洲家庭中的主食地位。

3

据信,在为数众多的野生土豆品种中,只有不到10种在人类驯化土豆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而这些品种主要分布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与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相邻的地区。距今大约8000年前,正是在这里,人类开始尝试利用土豆杰出的适应能力来实现一个对其进行改造的小目标:改善土豆块茎的大小及其可口程度。这一工作本身并不困难,其主要过程不过是一季又一季的选择看似符合要求的土豆块茎,并培育其成长。

以下内容节选自《土豆的全球之旅: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梳理一种植物的起源和进化历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唯一可供利用的证据仅仅是其现存的近亲物种时。研究者们发现,由于土豆源于一个出现相对较晚,而且仍在积极进化的生物种群,在这类种群中,不同品种之间的界限往往难以区分,因此,要探究土豆的培育史格外困难。此外,土豆还拥有大量目前仍然存在的、以“环境可塑性”著称的野外近亲,其数量之繁多,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粮食作物。 这就意味着,尽管从不同生存环境中收集的土豆样本看似截然不同,但如果将其全部置于相同条件下培育,这些植物最后都会产出同样的土豆。

土豆似乎是一种无关紧要的食物,一日三餐,随处可见。但是,你能想象没有土豆的生活吗?16世纪的欧洲北部,土豆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土豆,那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你可曾想象到,我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土豆曾掌握着世界走向?

1570年代,西班牙人首次将土豆第二亚种的块茎引入欧洲。这些早期引入的土豆可能来自安第斯山区和智利的沿海地区,但由于数量极少,其仅仅携带了南美洲野生和栽培土豆丰富的多样特性中的一小部分。

土豆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

文章来源:《世界历史》 网址: http://www.sjlszzs.cn/zonghexinwen/2022/1017/1136.html



上一篇:孟婆身为弱女子,为何六界之内无人敢动?看看丈
下一篇:《菜园简史》:从一方菜园了解世界历史丨新书

世界历史投稿 | 世界历史编辑部| 世界历史版面费 | 世界历史论文发表 | 世界历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世界历史》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